黑膏药系指药材、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,摊涂于裱背材料上,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型。其有保护、封闭和作用,膏层较厚,作用持久。
黑膏药正确使用:在贴膏药之前,用热毛巾将疼痛处洗净、擦干,再将药贴贴于疼痛部位和相关穴位,抚平按实即可。天气寒冷时,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热敷一下,以便使膏体迅速软化,增加治果。
如何正确揭黑膏药,如何去除黑膏药痕迹:
1、用揭下的膏贴油面或透明胶带反复粘贴在皮肤上的膏痕,可以,这是简单有效的方法。(忌用搓澡巾以防擦伤)
2、用棉签蘸松节油或者家中炒菜用的植物油亦可.
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:
1、老嫩应适宜,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。
2、外观应油润细腻,对皮肤应无性。
3、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,其重量差异限度不**过±5%(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)。
4、在常温下保存,两年内不变质,不失去粘性。
黑膏药原理: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:经络等疾病时,一般多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部位。贴于体表的膏药末梢,通过反射,扩张血管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改善周围组织营养,达到消肿,的作用。同时在穴位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,在局部产生浓度的相对优势,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,对创伤,皮肤疾病,黏膜病变的,均有防腐等局部作用。此外,有些性强的,强通过反射,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,提高人体。同时,穿通皮肤及黏膜后,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,可产生全身性作用,达到疾病的目的。传统黑膏药都是使用高温提取的制备方法,严重破坏有效成分。
骨质增生、腰椎间盘**、颈椎病、肩周炎、椎管狭窄、腰肌劳损、风湿、强直性脊柱炎、滑膜炎,足跟骨刺都属于中医痹症范畴。属于 此类病程逆转,患者只能用止痛药、止痛针缓解。
膏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,古医言曰:“膏药能治病,无殊汤药,用之得法,其响立应。”膏药之优劣,是根本。李氏膏药属于外治,从而避免了内服的毒,再加上确切,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。清代的徐大椿曰:“汤药不足尽病,用膏药贴之,闭塞其气,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,通经活络,或提而出之,或攻而散之,较服药尤为有力。”膏药中的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,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,渗透达皮下组织,一方面在局部产生浓度的相对优势;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,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,发挥“归经”和功能效应,从而发挥的全身药理效应。而传统的及口服疗法除损伤、血管、肌肉等组织和肠道反应,使病人不易接受外,这些方法都易使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及肠道破坏,而真正到达疾病局部的少之甚微,所以用药量大,并且差。而膏药的外法解决了这一难题,直接作用于,使药效数倍提高,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。